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,她的统治时期不仅在政治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,同时也面临着一个棘手的问题,那就是继承人该由谁来担任。尽管武则天曾考虑过由李显来继位,这样一来,武周的政权将会重新归于李唐之下,然而这让她心中感到不甘。若是选择自己的侄子为继承人,那又与中国历史上自古以来不立侄子为帝王的传统相违背,令人难以接受。
在这个关键时刻,宰相狄仁杰发表了极具深意的看法:“陛下若立子为继承皇帝,子孙将可享受祖先的荣光,百年万世之后,永承家国之业;但若选侄子为皇,则从未听说过侄子可以祭祀姑姑的祖庙。”这番话触动了武则天,使她坚定了立李显为太子的决心。李显继位的事似乎已经没有悬念,然而在公元705年的神龙元年,张柬之、李多祚等人却发动了政变,强迫武则天将皇位传给李显,武则天这位叱诧风云的女性在风光的岁月中,便黯然退位。
尽管李显已经被确定为太子,武则天也打算还权于李唐,但张柬之等人的政变动作为何依然冒着巨大的风险呢?在这一事件的背后,主要可以归结为三个原因。
展开剩余70%首先,张氏兄弟在朝中横行霸道。虽然李显已经成为太子,但他在朝中的权力却相对微薄,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武则天对张易之与张昌宗兄弟的信任愈加加深。长安元年,李显的长子李重润因直言劝告武则天,揭发张氏兄弟的诽谤行为,结果却遭到武则天的严厉惩罚,被逼自杀。这让李显心中积聚了更多的无奈与愤懑。随着武则天的健康渐渐恶化,张氏兄弟趁机掌控了大权,随意迫害朝臣,令朝中人士人心惶惶。正是在这种恐惧中,张柬之、敬晖、桓彦范等人达成了秘密协议,计划铲除这对贼兄弟,并支持太子李显,这也就埋下了后来神龙政变的伏笔。
接下来,张柬之等人之所以策划政变还有一个重要考虑,那便是对武则天可能反悔的担忧。尽管武则天在狄仁杰的劝说下立李显为太子,但只要李显未正式登基,他们就无法确保李唐的传统有望恢复。在那个时期,张氏兄弟掌控朝政,而武三思则千方百计地向张氏兄弟示好,力求得到宠信,以便自己能够取而代之。作为李唐派系的忠实支持者,张柬之等人难免心生忌惮,无时无刻不在担心武则天会对自己的决定感到后悔,重新夺回权力。
第三,张柬之等人追求的,是一种更为显赫的功绩。李显的地位虽看似稳固,但朝中风云变幻,未来仍充满变数。张柬之等人的政变行为,实则是为了确保自己的未来,他们清楚,从龙之功的价值无人能比。正因如此,他们以“铲除张氏兄弟,恢复李唐江山”的口号来掀起政变的浪潮。当李显最终成功登基后,毫无疑问,张柬之等人也因此获得了丰厚的奖励—张柬之封为汉阳王,敬晖被封为平阳王,桓彦范为扶阳王,袁恕己和崔玄暐也分别获得了南阳王和博陵王的封号,这五人堪称“文治武功”的代表。
从这一点来看,神龙政变不仅扭转了朝局,也成功为这五位谋士带来了巨大的利益。回顾武则天晚年的岁月,李显虽名义上被认定为太子,但其地位却并不稳固。张氏兄弟的掌控与了不起的权势,让李显常常感到前路茫然。若在某个时刻,老年的武则天听信了张氏兄弟的谗言,继而废掉李显的太子之位,显然对他而言将是致命的打击。张柬之等人在这种背景下,不仅为了整顿朝局,恢复李唐的盛世,亦为提升自身地位,他们选择了冒着被满门抄斩的风险出手,从而成功帮助李显登基,恢复了李唐的盛景。
发布于:天津市亿资策略-配资炒股配资开户-配资公司资讯门户网站-诚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